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近日,余杭区“新时代创客说”蹲点宣讲活动暨第二季之江青年研学研讲在径山举行,浙江传媒学院的“颜霸”、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麦霸”,还有余杭农村职业经理人这样的“流量担当”齐聚在径山村文化礼堂,共话“如何打通基层民主协商‘最后一公里’”。

这场让理论课堂“活起来”、让群众“学起来”、使质效“实起来”的宣讲活动,也成为看见余杭理论宣讲新风貌的窗口,更多“后浪”已成为理论宣讲的新生力量。

此前,13名来自7所高校宣讲团的青年宣讲员和“新时代创客说”宣讲团骨干成员分成三组,在3位省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带领下,走访调研径山镇小古城片、径山片、前溪片三个乡村新社区代表点位,从“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文明方面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展开深入调研。

28小时“特种兵”式调研 青年人“蹲”出了什么?

经过28小时“特种兵”式蹲点调研和合力创作,三组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宣讲员经过思维碰撞,汇聚众智,每组都交出了一个创意十足的10分钟情景式宣讲作品和2分钟调研采访花絮视频,呈现了一场视觉和听觉兼具的精彩理论宣讲。

“调研和宣讲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调研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宣讲是为了凝聚思想。”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忻皓表示,理论来自实践,宣讲没有提前预设、没有讲稿,要扎扎实实沉到一线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鲜活的故事。

参加活动的宣讲员大多都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限时蹲点宣讲,经过密集的走访和高强度的创作,宣讲“新锐”们有了很多蜕变和收获。来自杭州西站枢纽管委会的宣讲骨干陈一帆表示:“连续28个小时的走访、调研、创作是一次非常‘酸爽’的体验,蹲出不少故事和感悟,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在反复讨论打磨作品的过程中,宣讲语言也更接地气。”

“我们把调研走访看到的真实场景搬到现场。”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红·传”青年宣讲团的吕雪纯所在的小古城村片区调研小组,通过与小古城村讲解员、民宿老板、村民的对话,了解到小古城村拆围墙前先打开了群众的心墙,仅用83天就完成了降围墙工作,基层民主协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余杭要吸纳更多“后浪”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到理论宣讲队伍中,蹲下去找问题,接地气说人话。同时深入探索“蹲点式”“情景式”“交互式”等青年人愿意参与的宣讲模式。

当天宣讲作品展示后还举行了圆桌访谈,径山村、前溪村及漕桥村3位村委会书记,围绕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践,如何打通基层民主协商“最后一公里”进行分享。来自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科院和杭州师范大学的3位理论专家深挖理论富矿,在循迹溯源中讲透思想财富、源头活水,带来一场创新理论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