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被感冒困扰觉得“怎么就好不彻底”的年轻人,发烧难受的孩子,实在拗不过儿女劝说来看病的老人……

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夜晚,白天咳不停或忍着不舒服的人们往往会在下班后去到这里——医院的夜间急诊和发热门诊。

12月11日晚,潮新闻记者走进杭城几家医院,记录下入冬前呼吸道疾病下的这一份“夜门诊观察”。

儿科夜诊人数回落了

混合感染较常见

“小朋友发烧2天了,咳嗽个不停。”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的发热门诊,张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坐在等待区,等着检验结果出炉:“孩子年纪小,我不敢给他随便用药,下班后赶紧带到医院来了。”

浙大儿院的发热门诊 记者 俞倩玮 摄

疲惫和担心写在脸上。

门诊诊室前,这几乎是所有家长共有都表情。

一天工作下来的他们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频频抬头看着叫号屏。为防止相互传染,大家都戴着口罩。“看病还快的,我们晚上8点来的,挂完号排了几分钟,就轮到了。”和张女士母子一样,另一对带着孩子来复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父母告诉记者,儿科急诊的秩序还不错,“人比我们上周来看的时候少了很多”。

浙大儿院夜间急诊 记者 俞倩玮 摄

“上周看病的人比较多。这周还好,很多家长都是配了药就走了。”医院门口的保安说,临近下班、放学的时间,看病的人数比较多,不过,本周以来,白天和夜间的就诊人数都较之前明显下降:“为应对近期就诊高峰,前几周夜间坐诊的医生人数也增加了。”

浙江省新华医院的儿科急诊,和儿童专科医院相比,走廊里等待的人数明显少了。从傍晚5点到当晚11点,儿科副主任医师凌剑蓉一直在发热夜门诊值守。她告诉记者,较之上周一晚上八九十号人的问诊量,本周问诊人数明显回落,“大概一晚上四五十个患儿”。

新华医院的等候区 记者 俞倩玮 摄

凌剑蓉向记者透露,这两个月的患儿主要以甲流、乙流为主:“现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有的可能是支原体合并病毒感染,有的则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

刚给大女儿看好,小女儿又中招

一位妈妈的疲惫和无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2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有专家特别提醒,这个冬天,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仍旧是最常见且高发的病症。

孩子们咳嗽、四肢酸痛、高烧、反复低烧以及精神差的“罪魁祸首”,与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等传染性病毒息息相关。

很多家长反映,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班级里只要有一两个孩子生病,周围体质差的孩子便很快“中招”。

冯先生的女儿烧到了38度多,他赶紧带着女儿来查查是感染了哪种病毒。查血、测流感、拿药、打针……小姑娘一直很坚强,乖巧地贴在父亲身边。

只有在听到父亲和凌医生都说“得在家休息几、不能去上学时”,小姑娘掉了几滴眼泪。“你都病了,就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冯先生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脑袋。

张女士当晚“二刷”儿科急诊。她的两个女儿,都出现了感冒症状。刚带大女儿看完病,小女儿又倒下了,一直高烧不退。“班上有小朋友确诊,不知道有没有关联。”小朋友白细胞偏高,凌医生给孩子开出了测支原体病毒的单子。

凌剑蓉正在诊间看诊 记者 俞倩玮 摄

“现在确诊是哪种病毒感染的检验手段,主要是通过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核酸测的是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腺病毒、支原体等病毒。”凌医生介绍道。

根据专家建议,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同时,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中西医结合,针对冬季呼吸道常见病,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提升防治效果。

“我们是中西药结合的医院,对抗这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医院自制的中药蒲丁合剂疗效还是比较好的。”凌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治疗手段里还安排了一些中药调理手段,比如,针对高热不退的孩子,配合喝中药、中药泡脚、放血等等,通过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提升治愈疗效。

成人夜诊人数激增

中招流感的年轻人多了

被流感攻击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不少成年人。

傍晚5点半,站满人的急诊内科诊室 记者 金檬 摄

12月11日傍晚,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候诊大厅几乎满座。诊室内,面对面而坐的两名医生,熟练地询问病情、看化验结果、开药,一气呵成。上一位病人还在交代着用药事项,下一位病人已经坐在了椅子上。

急诊内科的就诊高峰,集中在傍晚5点半到晚上10点半。

“这段时间病人几乎是扎堆来,为了应对就诊高峰,我们增加了一个内科诊间,三个医生轮流看,一个病人看完紧接着下一个,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医生李恒杰告诉记者,一间内科诊室一晚上差不多接诊200多人,这其中呼吸道疾病的占了六七成,甲流又占了绝大部分,“往年同期我们一天接诊流感患者大概八九十个,现在一天能达到130个左右。”

晚上7点半,急诊内科诊室外已排成长队 记者 金檬 摄

晚上7点半左右,急诊内科诊室外排了将近十人,人数还在增加。

另一边的发热门诊同样繁忙。由于甲流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高热,因此很多患者来医院就直奔发热门诊。

记者观察到,走进门诊的每个人几乎都戴着口罩,有的额头上贴着退热贴,有的拿着保温杯,还有的怀里揣着热水袋,人群中咳嗽声此起彼伏。

诊室外,不少患者正等着叫号,更多的在等待检查结果。诊室里贴了一张温馨提示:“抽血+流感检查,走廊到底左转”“流感等2个小时左右,药在外面柜子拿”。

晚8点左右,整个候诊的固定座椅几乎都坐满了,连门外的塑料椅也被派上了用场。

“这段时间是流感高峰期,发热门诊的接诊量每天能达到约500个,这样的峰值已持续了三周左右,基本是4个诊室同时接诊,人多的时候还会扩容诊室。”浙江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雨兰告诉记者。

“发烧几天了?有没有皮疹?还有哪里不舒服?”

发热门诊诊室里,每进来一个首诊病人,医生都仔细地询问。来看病的人群中有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也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陈雨兰说,现在来就诊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刚出现高热等症状就及时来就诊,不会拖得太久,健康意识都挺强的。

发热门诊外的走廊上,一名身穿校服的高中生坐在椅子上吃着打包的晚饭。一旁的家长说,孩子放学后开始发烧,赶紧带来医院,“饭还没来得及吃”。

贴着发热贴匆匆赶来的黄女士是一名小学老师,这两天班上一半的同学陆陆续续生病了,她当天也烧到了39.2度。

00年的陈先生从诊室里走出来,他告诉记者,从走进医院到抽血化验、等结果、拿好药,大约花了2个小时。

一沓贴纸和没动过的保温杯背后

是没停下来的医护们

到医院看病,小孩子不免有些紧张,为了缓解孩子的焦虑,贴纸、盒子成了儿科夜诊里的小心思。

新华医院的输液室,实习护士小张给打完针的小朋友,发了小猪佩奇贴纸。

新华医院护士准备的贴纸 记者 俞倩玮 摄

“为了防止小朋友乱动导致输液针头跑偏,我们会在孩子的手上绑个盒子固定。”小张说,这样一来,孩子也能顺利打完针回家休息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号诊室里,医生桌上的黑色保温杯还放在原位,没有动过。

医生胡林均说,一般而言,甲流患者以轻症居多,大多是配了药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反复发热或合并细菌感染的才需要输液治疗。

输液室的等候人群 记者 金檬 摄

在输液室,记者看到,四个成人诊室和一个儿童诊室几乎坐满了一半。收药处和注射窗口,候诊人群排成了三列队伍正在等待。

“这段时间比平时一天多了100多个病人,多的时候一天有200个,夜间占了一半以上。我们要负责收药、接待病人、配药、打针、换药、拔针等等,忙起来都是跑着干活的。”输液室护士寿燕琼说。

每个发热病人,血常规和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除了诊室,抽血采样室也很忙。

等待抽血和呼吸道采样的人排起了长队 记者 金檬 摄

采样间里站着两名护士,一名负责采样,一名负责登记、录入信息。

“叫什么名字,先做个流感鼻拭子,可能会有点难受,坚持住,深呼吸。”每来一个病人,采样护士都重复地提醒一遍。

晚上8点半,抽血队伍里排了四个人,他们依次做完鼻拭子、抽血,眼看着队伍中的人渐渐少了,李护士拍了拍发酸的右手手臂。

“今天已经是这段时间以来人比较少的一天了,人多的时候队伍从窗口都排到了大门口。”李护士说,他们从下午4点要上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几乎没空坐下来过:“这段时间,每天抽血和呼吸道病毒采样的人数几乎都维持在500人左右。”

晚上11点,发热门诊病人渐渐少了 记者 金檬 摄

晚上10点,居民楼的灯光渐渐变暗,发热门诊的人群也慢慢少了,两名医生还坐在诊室里,等着随时可能到来的病人。